上海财经大学在职公共管理硕士(MPA)
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4年3月修订)
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 建立和完善高效、廉洁、规范的公共管理体系是全球化的趋势,也是我国政府的一贯诉求。为培养拥有国际化视野、负有公共精神并具备专业化技能的国家公共事务管理人才,推进我校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0年8月15日下发的《关于<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若干问题的说明》及2011年下发的《关于<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若干问题的说明》,结合上海财经大学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MPA项目的宗旨是采用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培养拥有国际化视野、具备行政道德水平、复合型、应用型的第一流公共管理高层次人才,以期加强政府机构及各种非营利组织的有效管理、建立创新治理模式、提升为公众服务的品质与绩效;帮助MPA学生成为公共管理相关职业中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提升学员的职业竞争能力。
基于此宗旨,本项目要实现的主要目标是:
1.帮助有志于公共服务、要步入公共事务相关机构工作的学生做必要的职前准备;
2.帮助已有公共事务职业经验的学生提升行政领导能力和相关职业能力;
3.为有志于以及正在从事公共组织管理、公共财政与预算、医院管理、社会保障等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相关教育和培训;
4.帮助学生获得公共管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学习与公共事务紧密相关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文化等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具体的技能和方法,例如公共管理书面和口语的沟通能力,公共事务紧急应对及决策的能力,与各种非公共组织合作的协调能力、定量分析的方法,信息技术的运用方法等;
5.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行政道德水平,重视公共服务价值,追求公正和透明,保持公共信任的公共事务、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专业人员。
二、学院简介
1.MPA项目环境:
地理位置优势:学校位于上海,上海市是我国经济、商业贸易中心,拥有海纳百川、包容万象的历史传统,因此,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
2.学校目前拥有财政学、会计学、经济思想史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金融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拥有4个财政部重点学科、6个上海市重点学科;设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级基地。
3.学校办学条件日趋改善。学校建有现代化的计算中心、语音实验室、视听教室、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ERP实验教学中心、模拟法庭,以及金融科学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等6个专业实验室,拥有水平先进的网络系统和多媒体专用教室。近年来,校园网络建设不断升级,联通校内各部门和学生公寓。学校图书馆馆藏丰富,现有纸质图书135.74万册,电子图书79万册,已建成电子文献检索查询系统和集成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网络化、自动化。
4.学校坚持对外开放,国际交流广泛。目前,学校已与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计划开发署以及美国、英国、日本、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5.学院行政能力:
(1)公共管理学院是2001年在财政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跨学科、综合性强的学院。目前院下设财政系、公共管理系和投资系,其中财政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本院拥有一流的师资,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发表了大量期刊论文和出版了大量专著,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为了更全面和深入地结合中外学术特色,近年来,学院积极招聘海外人才,用新的课程、新的视角、新的研究方法,来训练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进行政策探讨, 以培育一流的管理人才,应对时代的挑战。
(2)公管学院对MPA项目的全力支持,学院专门成立MPA教育中心负责MPA教学管理与服务,明确MPA教育中心主任、教务秘书、行政秘书的职责就是为MPA教学服务。
(3)项目教学特色:1)采用国际化教学理念设计课程;2)具备公共财政、税务管理等领域最强的师资;3)开设具有实用性极强的方法课程。
三、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
1.研究方向(concentration/areas)
(1)税务管理
(2)经济与金融管理
(3)城镇建设与经济管理
(4)公共组织管理
2.核心课程:
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要求学习下列核心课程: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公共管理英语、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经济学、行政法学、政治学、社会研究方法共计八门,计18学分。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学期 |
学位基础课 |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 | 2 | 36 | 1 |
公共管理英语 | 2 | 36 | 1 | |
公共政策分析 | 2 | 36 | 3 | |
公共管理学 | 2 | 54 | 2 | |
公共经济学 | 2 | 54 | 2 | |
行政法学 | 2 | 36 | 2 | |
政治学 | 2 | 36 | 1 | |
社会研究方法 | 2 | 36 | 2 |
3.专业方向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专业必修课按不同的研究方向学习各方向的课程,共四门;选修课可以由各方向选修课或其他不分专业的选修课组成,共五门;必修课与选修课共计18学分。
类别 | 研究方向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学期 |
专业方向必修课 | 税务管理 | 财政正义论 | 2 | 36 | 2 |
税法学 | 2 | 36 | 3 | ||
公共支出与预算管理 | 2 | 36 | 3 | ||
领导艺术 | 2 | 36 | 3 | ||
经济与金融管理 | 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 | 2 | 36 | 2 | |
金融理论与政策 | 2 | 36 | 3 | ||
企业融资模式与成本控制 | 2 | 36 | 3 | ||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 2 | 36 | 3 | ||
卫生政策与管理 | 区域经济学 | 2 | 36 | 2 | |
城市规划与管理 | 2 | 36 | 3 | ||
项目管理 | 2 | 36 | 3 | ||
城市土地资源管理 | 2 | 36 | 3 | ||
公共组织管理 | 公共部门组织管理 | 2 | 36 | 2 |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 2 | 36 | 3 | ||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 2 | 36 | 3 | ||
公共伦理学 | 2 | 36 | 3 | ||
方向选修课 | 税务管理 | 避税与反避税研究 | 2 | 36 | 4 |
纳税服务研究 | 2 | 36 | 4 | ||
税务风险控制研究 | 2 | 36 | 4 | ||
财务报表分析 | 2 | 36 | 4 | ||
民商法 | 2 | 36 | 4 | ||
经济与金融管理 | 金融资产评估 | 2 | 36 | 4 | |
公共部门投融资 | 2 | 36 | 4 | ||
国际金融管理 | 2 | 36 | 4 | ||
城市规划与管理 | 2 | 36 | 4 | ||
城市土地资源管理 | 2 | 36 | 4 | ||
企业并购与重组 | 2 | 36 | 4 | ||
社会保障发展与管理 | 2 | 36 | 4 | ||
机关公文写作与处理 | 2 | 36 | 4 | ||
公务礼仪 | 2 | 36 | 4 | ||
城市社会管理 | 2 | 36 | 4 | ||
城市产业规划 | 2 | 36 | 4 | ||
城镇建设与经济管理方向 | 地方政府管理 | 2 | 36 | 4 | |
城市社会管理 | 2 | 36 | 4 | ||
电子政务 | 2 | 36 | 4 | ||
公共部门投融资 | 2 | 36 | 4 | ||
社会保障发展与管理 | 2 | 36 | 4 | ||
不限方向 | 公共支出学 | 2 | 36 | 4 | |
税收学 | 2 | 36 | 4 | ||
公债学 | 2 | 36 | 4 | ||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 | 2 | 36 | 4 | ||
财政政治学研究 | 2 | 36 | 4 | ||
地方财政专题研究 | 2 | 36 | 4 | ||
中国财政史研究 | 2 | 36 | 4 | ||
选修课 | 比较公共行政 | 2 | 36 | 4 | |
城市社会管理 | 2 | 36 | 4 | ||
地方政府管理 | 2 | 36 | 4 | ||
政府公共关系 | 2 | 36 | 4 | ||
公文写作 | 2 | 36 | 3 | ||
社会保险精算 | 2 | 36 | 4 | ||
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 2 | 36 | 4 | ||
社会保险制度研究 | 2 | 36 | 4 | ||
社会保障法 | 2 | 36 | 4 | ||
抽样调查和统计方法 | 2 | 36 | 2 | ||
质性调查与分析 | 2 | 36 | 3 | ||
资产评估与国有资产管理 | 2 | 36 | 3 | ||
经济学基础 | 2 | 36 | 2 | ||
沟通能力与领导艺术 | 2 | 36 | 3 | ||
城市社会管理 | 2 | 36 | 3 | ||
非营利组织管理 | 2 | 36 | 4 | ||
其他课程 | 2 | 36 | 3/4 |
4.实习
实习环节计2学分。
由单位委托培养的同学在第四学期回本单位实习,结合本人选择学位论文研究主题进行实习,并在本单位内由学校聘任一位业务指导教师,实习结束需就实习情况提交一份实习报告,经业务指导教师与论文指导教师共同签名认可合格后,获得2学分。
学院将为非单位委托培养的同学根据个人兴趣方向联系实习单位,同学也可先根据个人发展兴趣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实习单位需确认一位业务指导教师,实习结束需就实习情况提交一份实习报告,经业务指导教师与论文指导教师共同签名认可合格后,获得2学分。
5.系列学术讲座学术报告
学院还不定期为MPA研究生开设系列学术讲座,举办以MPA研究生自己为主的学术报告会,要求每位MPA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不少于十场学术讲座,或者以个人或以团队形式在MPA论坛或其他学术报告会上至少做过一次学术报告。完成本环节计1学分。
四、师资力量
财政、税收、投资是学院传统优势学科,聚集了一批国内著名学者,而在政府绩效管理、社会保障、医院管理领域,我院发展迅速,在近几年也已进入国内前列。同时,我院充分依托学校相关学科的教学资源,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院、人文学院、法学院、统计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与管理学院的众多优秀教师也共同参与了MPA项目。学校近两年引进一批海外人才、特聘教授,为MPA项目的发展贡献更为扎实的国际经验。至2013年11月为止,我院已经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官员15位,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另外,我院已通过开设的“公共政策与公共治理学术沙龙”和“学术月活动 ”,汇聚和遴选校外专家学者,为 MPA学生开设有关讲座,介绍公共管理的前沿理论和实务问题。
学院现有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中国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中心、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研究所,这几支研究团队在各自领域一直连贯不断开展政府部门委托的众多课题研究,各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大多直接成为MPA教学中的交流主题,学院最近要成立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实证分析与调查研究中心,将直接成为MPA相关技能训练的课堂,各研究中心将结合MPA的教学与研究需要,把MPA研究生吸纳到研究项目中来。
五、教学配套
MPA研究生在学期间凭校园一卡通可以享有学校为在籍学生提供的所有教学辅助服务。除了学校供所有学生使用的图书、网络、电子资源外,MPA研究生还专门配备有八间可容纳十五人左右的案例讨论室,有主要为MPA教师和研究生服务的图书室。武川路校区凤凰楼为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专用大楼,大楼新设计的案例探讨室、会议厅、阶梯教室、资料室可以为MPA研究生所用。MPA教学配套设施可以说达到了目前国内一流水准。
另外,学院现有财政税收与公共管理模拟实验室、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公共政策社会调查实验室,可满足MPA研究生教学中实际技能培训课程所需。
六、教学目标
我们所设置课程,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培养国际化视野、负有公共精神并具备专业化技能具备能力,具体说来: 核心课程就是注重对学生公共精神以及作为公共组织管理人员所必备的一般能力的培养;各专业方向课程则是注重专业化技能的传授;而讲座课则是通过面广、题新、质高的专题讲座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具体设计请见主要课程设计。
七、招生与学生管理
1.招生对象
所有有志于以及正在从事公共组织管理、公共财政管理、医院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的专业人员,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三年以上,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二年以上的资深专业人员,都欢迎报考。
2.录取标准
报考我校并参加全国公共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达到我校复试线,经我校就公共管理基础知识笔试与综合能力面试复试合格后,在学校核定招生名额内,择优录取。
3.对学生的支持性服务
在职MPA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一样,配备有专门的研究生辅导员,每个班级均设置有班主任,负责为同学提供学习与研究所需要的信息及服务。MPA研究生可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及海外交流项目,同时,学校还专门为MPA研究生开展一些海外交流项目,以开拓MPA研究生视野,提升管理水平。指导MPA研究生就专门的议题组织调研、推荐参加全国各类MPA论坛。
八、毕业要求
1.学分要求
MPA研究生学习采用学分制,需修满38学分。
2.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生进行研究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学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
(1)学位论文的选题
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当前社会或某单位改革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MPA研究生应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确定论文题目,并提交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由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托MPA教育中心安排开题报告会进行审阅,开题通过后方可进行论文的写作。
(2)学位论文的要求
论文的类型包括专题研究、调研报告、对策研究、政策评估以及案例分析,也可以是学术论文。鼓励学生选择与自己的工作领域和工作岗位相关的问题展开论文研究。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完成。论文应该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并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论文应当有新的观点或见解,或新的方法。
(3)MPA学位论文实行预审制度,学生最迟应在答辩前一个月登录教学管理系统网提交论文答辩申请,并提前25天向MPA中心提交电子文稿,由中心安排专家匿名预审。
(4)MPA学位论文的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按学校学位委员会有关文件执行。